电影缘起
《善良的天使》这部电影之所以问世,是因为美国前国务卿基辛格博士邀请导演柯文思拍摄。柯文思的团队最初从政商界高层入手,研究中美关系,这一过程持续了六个月。然而,柯文思觉得这种方式“太无趣”了。在基辛格博士多次邀请后,柯文思决定转换视角,聚焦于普通人的生活。
创作转变
柯文思起初以为只需聚焦中美两国,就能讲述中美关系的故事。然而,他逐渐认识到这一点并不充分。于是,他耗时5年,足迹遍布全球四大洲,采集了超过800小时的素材。最终,他将这些素材精炼成88分钟的院线上映版,以普通人的视角呈现了这一重大主题。
独特视角
这部影片在中国电影界呈现了前所未有的独特风貌,其国际化的视角和平民化的角度尤为显著。它以中美关系这一宏大议题为背景,通过鲜活的人物故事进行讲述,让观众体验到了全新的情感波动,同时也为2019年下半年电影市场带来了丰富的思考。
真实记录
柯文思导演与韩轶制片人耗时五年,累积了超过800小时的珍贵素材,这些素材记录了中美两国民间真挚的情感交流,实属罕见。在电影《善良的天使》问世后,观众们有理由期待柯文思导演带来更多感人的故事。他用镜头真实地捕捉并记录了中美民间情感的交流。
中立立场
柯文思,作为一位英国导演,始终秉持中立态度,密切注视着中美关系的发展。他期望通过讲述鲜活的个人故事,消除西方对中国的误解。他努力运用艺术手段,破解两国间的偏见壁垒。他深知,中国在过去几十年取得了显著成就,但尚未充分向世界展示。
时代记录
2013年,电影刚开始制作,中美关系和以往并无二致。然而,随着拍摄结束,世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。尽管如此,柯文思和韩轶选择顺应时代潮流,继续记录。有人提及柯文思五年前对“贸易战”的预见,他却直言,自己只是想记录时代的变迁,保持对时事的敏感,以便捕捉到其中的关键信息。自2018年下半年起,他们携带着这部影片踏入美国,足迹遍布华盛顿直至马斯卡廷小镇。无论是精英人士还是农场主,都被影片中普通人的故事深深触动。美国《洛杉矶周报》对其独特的视角给予了高度评价,认为它反映了两国普通民众的心声。
你是否也被《善良的天使》里那些平凡人的故事所触动?欢迎在评论区留言,谈谈你的感受。别忘了点赞和转发这篇文章!
发表评论